<aside> 📖
发布于 2019 年 1 月 12 日 由 Anton Gorlin
</aside>
格式塔心理学试图寻找我们的大脑如何组织看似混乱的世界,并描述我们如何获取和感知有意义信息的规律和定律。心理学家们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我们大脑如何工作的定律和定律。由于格式塔感知是关于组织事物的,它与构图相得益彰,因为它们服务于相同的目的。而我们艺术家可以将这些概念应用于艺术创作中,以提升作品的感知效果。最有效的应用在于设计领域,但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些理念,并将其用于摄影。
格式塔学派(德语:Gestalttheorie)是心理学重要流派之一,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,又称为完形心理学。由马科斯·韦特墨、沃尔夫冈·苛勒和科特·考夫卡三位德国心理学家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创立。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,意即“模式、形状、形式”等,意思是指“动态的整体(dynamic wholes)”。
格式塔学派主张人脑的运作定律属于整体论,“整体不同于其部件的总和”。例如,我们对一朵花的感知,并非纯粹单单从对花的形状、颜色、大小等感官资讯而来,还包括我们对花过去的经验和印象,加起来才是我们对一朵花的感知。
邻近性定律指出,我们会将彼此靠近的物体视为一个群体。这样我们就把一组物体作为一个组合构建块,而不是单个物体来使用。
这种分离在这里并没有为故事增加太多内容,但对于说明这个定律非常有益。讲故事示例可以是展示这些群体之间的一些关系暗示。
邻近性定律示例——注意,这棵树与其他所有树都非常不同,因此照片的名字叫“弃儿”。
我们还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对象归为一组。它们可能有相似的形状、颜色、大小等。使用方法与邻近性相同——我们可以使用一组相关对象作为组合的点缀。这也有助于讲故事。
在此例中,深色和浅色群组帮助我们阅读照片,并为其创造了一些背后的故事。上面的照片被称为“婚礼”或“舞蹈”。如果没有相似性定律的分组,这是不可能实现的。
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给这张照片命名为“领导者”,因为与两艘更大的游艇放在一起,这个名字恰到好处。